哪些行为属于虚假诉讼行为? |
阅读选项:
自动滚屏[左键停止] |
作者: 来源:
阅读:
|
|
根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,当事人采取伪造证据、虚假陈述等手段,实施下列行为之一,捏造民事法律关系,虚构民事纠纷,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,属于虚假诉讼行为: 1. 与夫妻一方恶意串通,捏造夫妻共同债务; 2. 与他人恶意串通,捏造债权债务关系和以物抵债协议; 3. 与公司、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、董事、监事、经理或者其他管理人员恶意串通,捏造公司、企业债务或者担保义务; 4. 捏造知识产权侵权关系或者不正当竞争关系; 5. 在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申报捏造的债权; 6. 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,捏造债权或者对查封、扣押、冻结财产的优先权、担保物权; 7. 假借民间借贷之名,诱使或迫使他人签订“借贷”或变相“借贷”“抵押”“担保”等相关协议,通过虚增借贷金额、恶意制造违约、肆意认定违约、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; 8. 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的仲裁裁决、公证债权文书,或者在民事执行过程中以捏造的事实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、申请参与执行财产分配的。 |
|
|
【大
中
小】【关闭窗口】
|
|
|